新光證券2392正崴小資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證券開戶平台

 

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,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

新聞01

MoneyDJ新聞 2023-01-12 12:49:17 記者 劉莞青 報導自去年下半年景氣轉弱,加上中國因疫情工廠多提前走入春節假期,目前幾乎可說已來到運輸需求的谷底,貨櫃航運的運價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快速下跌,1月初的運價水準以四大跨洋航線來看,部分已來到低於2019年疫情前水準,其實此時此刻亦是觀察貨櫃航運的關鍵時機。今年貨櫃航運包括國內貨櫃三雄長榮(2603)、陽明(2609)、萬海(2615)究竟何時營運會觸碰到損平點?全年是否會發生虧損?均是備受市場矚目的討論議題。 貨櫃航運運價與景氣息息相關,但在疫情期間,因為物流問題引發的塞港缺櫃等現象,即便回顧2020年、2021年、2022年連續三年航商載運貨量落差不大,卻因推高的運價,帶給業者豐收的好成績。陽明海運總經理杜書勤曾表示,航運業的好壞與供應鏈未必是完全相關,貨暢其流對於航運業而言不一定會是豐收,以目前的運能供給來看,高度集中的出貨需求,才會為貨櫃航運帶來高漲的業績。 而貨櫃航運的行情經過兩年走揚後,在2022年下半年景氣緊縮後迅速迎來反轉,自2022年6月底起,貨櫃航運指標運價指數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持續下跌,一直到年底12月30日才短暫止跌微微回升,而至1月初四大跨洋航線也已經有運價低於2019年同期水準,如果以2019年運價對於航商而言是約略維持在獲利水平之上,可以想見今年的行情對航商將至關重要,眼下也是觀察貨櫃航運的關鍵時機。 為何目前貨櫃三雄均未鬆口談及虧損?是否如今的市況還能為貨櫃三雄擠出獲利空間?其實需要分成兩個層面來看,首先是合約運價,承攬商評估,目前航商還有信心獲利,部分仍來自於年度長約保護的貢獻,雖然就歐美兩大市場來看,歐洲航線的合約約束力有限,航商配合客戶調整的速度也快,因此對保護航商獲利成效並不顯著,但就北美市場而言,去年合約價簽在7,500美元至8千美元,雖然後續面臨調整下修,但也可以維持在3千至4千美元,主要是出於保障合約精神,以及回饋2021年運價飆漲,但未毀約仍然遵守合約運價的航商。 那貨櫃三雄的虧損,當然便需要觀察何時來自合約的保護會告終,而每年北美新約會在5月1日上路,但是否等於第三季起,航商就會面臨虧損,其實關鍵還在第一季至第二季的市場行情走勢,如果行情呈現支撐,且繼續簽在與現在運價相近水準,預期雖然航商毛利率會大幅下滑,但可維持在獲利以上水準,法人評估,以此一劇本來看,國內貨櫃三雄今年EPS持穩在3至4元,甚至略優於4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,但如果後市仍被貨主看壞,最後簽在低於現在的運價水準,那航商的獲利將完全失去支撐。 而另一影響獲利條件,則是回到現貨運價,以陽明舉例,以先前陽明揭露的訊息來看,可以推估佔陽明營收3~4成的北美航線裡約有5成的長約客戶,而同樣約佔3~4成營收的歐洲航線約有1~2成的長約客戶,推論長約約佔陽明營收約略在25%,那代表陽明可能有75%營收來源能否獲利的因素,仍需回到當下現貨運價有沒有高於航商損平點來決定。 而航商雖然不可能對外透露其營運損平點,但是也能藉由2019年的營運水準來一探究竟,影響損平點的兩大關鍵是船舶造價與其他變動費用,而由於所有港口、人員等費用均在疫情期間走高,可以想見2019年能夠勉強獲利的運價水平,對於現在的航商而言會相對吃力,而長榮、陽明現有新船造船時間點普遍落在造價高漲之前(即便是長租船),因此折舊、租金壓力上影響會較小,業內人士預期綜合來看,歐洲、美西損平點會分別落在1,200/FEU(TEU價格乘2)、1,400/FEU上下,也提供2019年SCFI歐洲、美西下半年均價參考分別是1,472/FEU、1,444/FEU。 (圖片來源:陽明官網)

新聞02

© Reuters. FDA、CDC發現輝瑞(PFE.US)二價新冠疫苗可能增加老年人中風風險 智通財經APP獲悉,根據美國衛生當局分析的初步數據,一個安全監測系統顯示,美國制藥商輝瑞(PFE.US)和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(BNTX.US)更新的新冠疫苗可能與老年人的一種腦中風有關。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DC)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周五表示,CDC的疫苗數據庫發現了一個可能的安全問題,即65歲及以上人群在接受輝瑞/BioNTech二價疫苗注射後21天,與22-44天相比,更有可能發生缺血性中風。據了解,缺血性中風,也稱爲腦缺血,是由向大腦輸送血液的動脈阻塞引起的。 FDA和CDC表示,其他大型研究、CDC的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、其他國家的數據庫和輝瑞- BioNTech的數據庫都沒有標記這一安全問題,並補充道,這需要更多的調查。 衛生當局表示:“盡管目前所有數據表明,VSD(疫苗安全數據鏈)中的信號不太可能代表真正的臨床風險,但我們認爲,與公衆分享這一信息很重要。” 對此,輝瑞和BioNTec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,他們已經了解到有關65歲及以上人群在接種最新疫苗後出現缺血性中風的有限報道。 兩家公司補充道:“輝瑞和BioNTech,以及CDC或FDA都沒有在美國和全球的許多其他監測系統中觀察到類似的發現,也沒有證據表明缺血性中風與使用公司的新冠疫苗有關。” Moderna(MRNA.US)二價疫苗尚未發現這種安全問題,CDC和FDA繼續建議6個月及以上的所有人群及時接種新冠疫苗。

新聞03

MoneyDJ新聞 2022-12-05 12:51:36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五軸加工機代表廠百德(4563)被譽為「工具機業的克萊斯勒」,百德2019年併購Winbro拓展航太領域,不料碰上疫情衝擊工具機產業,而航太設備營收也幾乎歸零,導致百德過去三年虧損,不過2022年前3季已順利轉虧為盈,前10月合併營收年增37%,較同業逆勢成長,百德也啟動5年成長規劃,將聚焦4~5個利基且高成長產業,並計畫透過在地化生產、服務強化直銷動能,帶動營運進一步突破過去格局。 併購隨即遇上疫情,蟄伏3年、今年終於轉盈 百德於疫情前的工具機年營收規模約15~20億元,2019年斥資近20億元併購Winbro,Winbro營運據點位於英國及美國,主要生產高端的放電加工機與雷射加工機,產品9成應用於航太產業,客戶包括Rolls-Royce、GE、Safran、Pratt & Whitney、Honeywell、Siemens等國際大廠,過去年營收規模約4500~5200萬美元,百德期望透過併購Winbro進一步切入航太供應鏈,當時市場也看好併購Winbro將帶動百德營收翻倍成長。 不料2020年隨即碰上疫情風暴,不僅航太產業全面停擺,工具機業也面臨無法接單與出貨的窘境,百德2020年更因認列Winbro商譽減損,當年度就每股虧損6.7元,2021年又因為貨櫃大漲侵蝕獲利,不過2022年隨著航太回溫、半導體等新領域發酵,百德累計前3季EPS達1.93元,已順利轉虧為盈。 聚焦高成長產業,看好未來5年營運動能 2023年工具機景氣雖有不確定性,百德看好,2023年在半導體持續成長、切入燃料電池新藍海帶動下,2023年營收仍可看雙位數成長,其實不只是2023年,隨著近年布局的新領域陸續發酵,公司看好未來5年營運將進一步突破過往格局。 在未來動能佈局方面,百德未來策略將聚焦4~5個利基且高成長產業,如半導體、航太、醫療、潔淨能源、電動車,提高機台銷售單價,而在製造、行銷與服務方面則將進一步融合百德與Winbro的DNA,打造跨國集團。 營運模式轉變,強化直銷、在地生產 百德總經理謝天昕(見附圖左)舉例說明,過去百德走代理商體系,營收結構僅10%來自售服,Winbro則完全走直銷,售服營收佔比高達30%,而機台通常可服役10~20年,售服利潤較高,可增加機台的附加價值,加上走直銷也較能掌握終端客戶真正的需求,這幾年透過兩方交流,也讓公司發現必須強化行銷、在地化生產與服務功能,而另一方面,百德也可替Winbro從事零件加工,讓整體生產更有彈性與效率。 百德目前員工數約400人,員工一半在國外,2023年除將在北加州成立分公司服務矽谷客戶,也預計在航太聚落波蘭成立分公司,另外,為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,也將設立台灣、英國、美國技術中心,百德總經理謝天昕表示,後續也規劃透過併購等方式增加在地化生產與服務據點。 半導體明、後年都看成長,航太後年可望走強 百德2022年半導體佔比估已達18%,2023年可望達24%,維持強勁成長,百德表示,半導體雷射鑽孔設備主要用於晶圓蝕刻盤,相較於同業設備14小時只能加工1個,透過Winbro雷射加工,2.5小時就可完成1個;百德主要交美國半導體設備大廠科林研發,未來也規劃切入亞洲供應鏈,百德董事長謝瑞木(見附圖右)表示,不僅是2023年,2024年半導體相關營收仍可望持續成長,也看好半導體在地化需求。 航太方面,2022年雖已見回溫,不過因引擎大廠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,而反應在設備採購方面,預計2024年後隨著航太市場回到、甚至超越疫情前水準,將帶動客戶採購設備需求。 將切入燃料電池、醫療等高利基市場 在燃料電池新藍海市場,百德已切入英國CERES,看好未來氫能源的戰略性地位,且儲能潛在商機龐大,而公司主要提供電池中不鏽鋼薄板鑽孔加工,每個電池需要用到數百片不鏽鋼薄板,而一片需要鑽75萬個孔洞,公司可做到2分鐘完成一片加工,相當具有競爭力;百德2022年燃料電池佔比1%,2023年可望達3%。 醫療也是重點布局市場,百德規劃2022~2023年取得ISO 13485認證,推出新雷射焊接加工平台,期望切入植入人體裝置,此部分材料硬度高,加工難度也較高。 百德+Winbro,期望打破過去天花板 回顧過往3年轉型路途,百德董事長謝瑞木坦言相當辛苦,但也認為併購Winbro、突破過往應用領域係勢必要走的路,謝瑞木表示,Winbro機台都超過千萬元新台幣,而百德雖然在台灣已經屬於高端工具機,但要超過千萬元等級仍是少見,就已經是國內的天花板了,工具機如果不從企業文化、價值鏈重塑做起,是很難走出去的,他也希望百德的經驗能提供產業一些參考。 (圖片來源: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)

2105正新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, 2472立隆電2023存股推薦dcard, 9955佳龍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

OPEN445RE115EF5EE

 


2023股票證券戶怎麼選? 2023日月光投控殖利率排行推薦ptt 2712遠雄來高殖利率股票推薦2023新光證券開戶攻略》 2023統一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券商比較 5519隆大2023存股名單推薦

 

arrow
arrow

    s66ymt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